1.关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生产者主观明知的认定问题。

        (1)对于从生产现场查获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行为人不能作出合理 解释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掺入行为或者对掺入行为明知。

        (2)对于未能查获生产现场而仅在销售领域查获了成品的,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生产者是否具有掺入行为或对掺入是否明知:一是行为人的从业经历和背景,二是行为人在生产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是否具备掺入的客观条件 和主观动机,三是生产流程是否规范。

        2. 关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销售者主观明知的认定问题。根据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的规定,“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规定的‘明知’,应当综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食品质量、进货或者销售的渠 道及价格等主、客观因素进行认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刑法第 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明知’,但存在相反证据并经查证属实的除外:(一 )长期从事相关食品、食用农产品生产、种植、养殖、销售、运输、贮存行业 ,不依法履行保障食品安全义务的;(二)没有合法有效的购货凭证,且不能 提供或者拒不提供销售的相关食品来源的;(三)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进货或 者销售且无合理原因的;(四)在有关部门发出禁令或者食品安全预警的情况 下继续销售的;(五)因实施危害食品安全行为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又实施同种行为的;(六)其他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4条

        一审: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2015)顺刑初字第542号刑事判决(2016年 11月13日)

        二审: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16)京03刑终701号刑事裁定(2016年 12月19日)


 

关于我们 About

 

曾任职法院十八年,办理各类案件上千件

业务领域主要涉及刑事诉讼、刑事辩护等

各类刑事案件的辩护

联系方式 Contact

 

Add:浦东新区张杨路707号生命人寿大厦2502室

Tel or wechat:18301725408

E-mail:cherryluoluo@126.com

 


                                                                         

 赣ICP备2022002207号-2 上海刑事辩护律师 诈骗经济犯罪毒品犯罪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及死刑案件刑事辩护律师 上海刑辩律师赣公网安备36020302000091号  

     © 2023上海刑事辩护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