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中,行为人是否明知涉案食品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是定罪关键。但是,主观“明知”作为行为人的内心活动,往往不会直接表露,需借助行为人的客观表现予以综合判定。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审查判断:一是,行为人在涉案食品的生产、销售各 环节中发现或知晓异常时,是否放弃注意义务、如是否履行保障食品安全义务 ,在发出禁令或警告后是否继续生产、销售等;二是,行为人在涉案食品的生 产、销售各环节是否存在反常、不合理的交易行为,如交易价格是否严重偏离 市场正常价格;三是,行为人的上、下线人员对涉案食品是否明知掺有有毒、 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四是,行为人及上、下线人员关于涉案食品的从业经历、 知识背景以及对行业惯例的了解程度等;五是,行为人案发后是否有难以解释 的异常行为表现,如案后销毁涉案食品、证据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4条

        一审:河北省安新县人民法院(2022)冀0632刑初116号刑事判决(2022年 8月30日)

        二审:河北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2022)冀96刑终61号刑事裁定 (2022年12月15日)


 

关于我们 About

 

曾任职法院十八年,办理各类案件上千件

业务领域主要涉及刑事诉讼、刑事辩护等

各类刑事案件的辩护

联系方式 Contact

 

Add:浦东新区张杨路707号生命人寿大厦2502室

Tel or wechat:18301725408

E-mail:cherryluoluo@126.com

 


                                                                         

 赣ICP备2022002207号-2 上海刑事辩护律师 诈骗经济犯罪毒品犯罪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及死刑案件刑事辩护律师 上海刑辩律师赣公网安备36020302000091号  

     © 2023上海刑事辩护律师网